7月初的一个下午,阳光灿烂。我们的报道团队来到拉法兰位于巴黎七区的办公室。一张简洁的钢化玻璃办公桌上,整整齐齐堆放着文件,靠近墙角一侧是沙发和茶几,对面另一侧则是一面墙的书柜,陈列着基金会出版的关于时政、世界格局演变分析的书籍,和一些有关中国的著作,以及一些中国瓷器。墙上也是中国的装饰品顺市配资,既有书法,也有绘画,拉法兰指着其中一幅刺绣横幅,满脸笑意地介绍这是我最喜欢的“丝绸之路图”。
拉法兰随和中自带威严干练的政治家气质:“这一个小时,我就完全交给你们了!”采访团队争分夺秒进入工作状态,化妆、拍摄和采访。因为时间紧张,采访既有面对面的二人交谈,也有见缝插针在他化妆或者拍摄走路间隙的一问一答,无论外界环境怎样,拉法兰始终保持条理清晰的解答,完全不受干扰。
从第一次到逾百次的中国行
拉法兰目前担任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基金会关注当今世界发展前景和创新,以及倡导和平的领导力,但中国始终是他工作的重心。办公室墙上和书柜里,众多和中国相关的艺术饰品和书籍,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2017 年,拉法兰从政治舞台退出,却依旧繁忙——参加各种国际论坛和研讨会,保持每年多次中国行,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同时还是多家在中国设有分公司的法国大型跨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1976 年,拉法兰随法国青年政治家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北至哈尔滨,南到广州,拉法兰“像孩子般睁大双眼”看着这个“神秘国度”。他尤其喜欢街上玩耍的孩子们,他们欢笑着,毫不胆怯,热情地将手中的乒乓球拍递给他们,“可惜,我们一次都没有打赢过。”
这一次旅行,他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努力工作,也激发了拉法兰的好奇心,“我看到了中国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开始,这让我很兴奋,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一直来中国。后来在上海,当我看到那些充满活力和开放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故步自封,和外国人打交道也很轻松,我对自己说,这一代人会改变世界。”
想象中的中国来自电影中的描述,是长城紫禁城这些历史中的神秘模样,而到中国后,拉法兰说看到了一个人人努力工作、未来可期现实中的中国。“法国农田里,你可能只看到零零星星一两个人,而在中国,动辄就是几十人在田里,总是能看到大量人群在工作。在浦东,最初看到时还如同乡村,我亲眼见证了它的演变。而那些并不了解中国的人,是无法想象它今天的变化的,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让它变成了城市。”拉法兰说中国是当今世界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我们知道手机之前是固定电话,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中国人很快过渡到了手机。他们原本一直都使用现金,现在完成了手机支付……中国人适应变化的能力如此轻松,这一点让我着迷。人们说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民族,这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的民族,这是真的顺市配资,但我钦佩的是它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变革能力。法国也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民族,但可能没有中国那般适应变化的能力……”
拉法兰见证了中国 50 年的发展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是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有了越来越多美丽的城市。城市中心是以非常现代化的方式建成,尤其是近年来,各地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如今,数以百万计的树木被有条不紊地种植在各个城市中!
外交成功“秘诀”是尊重
在法国政界,拉法兰有着不常规的从经商到从政的履历转变。高等商学院毕业后,他首先在家族企业和国际大公司中工作,慢慢才转入政坛。拉法兰是理性的,同时,在政治交往中,感性又成为他的武器。理性用来解决问题,感性用来连接人心和人性的情谊。只有极度聪明的人,才能将理性和感性如此游刃有余的转换运用。在他的著述《我永远走在情感的一面》(Je marcherai toujours à l’affectif)中,他公开表示情感的重要,在另一次媒体采访中,他说 :“我有向人表达我爱他们的天分。”
他从不以高位者或者西方发达国家的优越身份指手画脚,理解、尊重、爱,是他能够超越众多西方政治家,走进中国深处的“秘诀”。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在中国最吸引他的不是风景美食,也不是历史文化,而是那里的人们。拉法兰的妻子学习汉语已有多年,他透露如今妻子还迷恋上了中国书法。2011 年,拉法兰和妻子一起写了名为《我们从中国所学》(Ce que nous a appris la Chine)的书籍,其中不乏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我有机会和中国人缔结私人友情,我最喜欢的是中国人的细腻敏感。法国人在家里热情友好,非语言交流是存在的,通过双眼和脸部表情我们可以读懂。同样,当一个中国人不高兴就会写在脸上,即使他在恭维也能看出他很不开心。当双方都对某件事感兴趣又很敏感的时候,就可以实现互相理解了。比如我不会说中文,但我经常能理解中国人的想法。看到对方彼此看着,就能明白很多事情。我经常告诉想在中国做生意或者工作的人们,需要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你要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人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分享同样的观点或故事,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我们有很多不同,但大家可以谈论这些文化差异。我和中国几乎所有阶层和地区的人都进行过交谈,每次都能学到非常积极的东西。”
“宫保鸡丁”象征中法两国关系
18 至19 世纪曾有法国作家伏尔泰和雨果对中国文化着迷,现代则有希拉克和拉法兰这样熟知中国人文历史的法国政治家。拉法兰说自己深受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影响。“我个人从雅克·希拉克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告诉我,请用深度去看待中国文化留下的痕迹,这种深度在艺术创作、譬如说中国戏曲、中国音乐中都很常见。”他说,“希拉克总统会委派我到世界各地访问,都不会给我太多关于我要去那里做什么的信息,但每次当我去中国之前顺市配资,总会花半天的时间和他在一起,让他向我解释一些我认为应该知道的事情,希拉克可以说是我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老师。”
被问到工作之余在中国最喜欢做的事情,拉法兰说不是参观博物馆,也不是品尝美食或者游览名胜风景。他仿佛进入一种愉悦的回忆中,脸上带笑,说自己喜欢散步,最喜欢走在上海外滩安静的深夜或者清晨里,也喜欢成都,那里的山是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诗歌的地方,僧侣、云、河、渔夫,所有这些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元素。如今这样的乡村在中国不常见了,所以一旦找到一角,就会很享受这一丝寂静、一点水的味道带来的诗意启发。“我经常感谢大自然所能带来的一切,我会想到中国南方这些地区,那里有梯田作物,植被非常美丽,一种值得敬仰的自然之美。在中国我们知道有最高的塔,知道夜晚城市的灯光,我们对现代性有很多了解,但还应该去了解那些难以到达的给我们梦想的山峦 。”说这话的时候,拉法兰的眼睛里有光,思绪似乎飘到很远的地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享受。
拉法兰喜欢成都和周边的山水、大熊猫,也喜欢川菜,麻辣、鲜香,被问到如果必须选择一道中国菜来象征中法关系,他沉思片刻:“我觉得宫保鸡丁可以做代表,宫保鸡丁里有辣椒、花椒,也有油炸的成分,法国国家的象征也是公鸡。这是一道符合两种文化的菜,有很多调料,味道突出,烹饪火候也很重要,餐桌上可以搭配中国白酒,也可以是法国红酒。”要知道在法国,大多数人都吃不了如此麻辣的食物。是因为特别有性格的人才喜欢如此火爆的烹饪?他笑笑回答:“是的,我喜欢味道突出的烹饪。法国也有一些很棒的美食,但从来没有像川菜那样蓬勃火热。”
《时装男士》对话 Jean-Pierre Raffarin
时装男士:作为一名法国政治家,您对孔子和《论语》也有专门研究。你认为孔子思想,是否影响到您的外交视野,对您与中国的外交合作起到帮助了吗?
Jean-Pierre Raffarin:孔子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很有意思,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西尔多德和孔子一样,他们是第一个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智慧来思考权力并给出建议的人,这些建议有权力的力量,又有着权力所必需的谦逊。孔子《论语》的现代性令人印象深刻,当他建议领导人不要沉迷于战争,而是必须保持自己与人民的亲密关系的时候,他充满智慧,哪怕今天,这也是非常现代的东西。公元前5世纪,无论是在希腊还是中国,东西方伟大的政治思想几乎是同时、又以一种彼此完全独立的方式诞生的。
时装男士:您在中法关系中一直保持着重要位置,历届总统都将和中国的重要外交任务委托给您来完成。在与中国的外交上,您与其他西方政治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Jean-Pierre Raffarin:我想,我始终从一个前提出发,就是对中国人民的钦佩。这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同时也是讲究政治的人民,有活力而严谨,是有智慧和创新的人民,中国人是对人类发展非常有用的,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做出重要贡献,这使得中国人在人类中占有重要并积极的地位。有人说你爱中国,我想说我爱中国人民,我发现中国人有很多兴趣,喜欢玩,喜欢喝酒,喜欢饭后唱歌……在我考虑政治、经济、局势之前,我首先考虑的是,这是值得尊敬和尊重的人民。
时装男士:您说过“到过中国和未到过中国的人看法不同”,您觉得西方对中国最大误解是什么?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改变西方对中国的某些成见和错误认知? 反之亦然。
Jean-Pierre Raffarin:两个国家之间的认知问题,经常都来自于相互不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说,去过中国的人和没有去过的人,谈到中国的方式完全不一样。纠正这种误解的唯一途径,是进行更多交流,特别是法国的汉语教学和中国的法语教学,以及发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立了一个文化论坛,让人们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认为今天有必要帮助法国年轻人与中国生活在一起,这样他就可以面对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这也是我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之一。
时装男士:作为上海中欧工商学院的特聘教授,您也多次强调“年轻人创造明天的世界”。对于中国Z世代,授课时您感觉他们状态如何?如果给年轻人一些具体行动建议,会是什么?
Jean-Pierre Raffarin:今天的中国年轻人面对世界非常开放,很多人会说外语,他们知道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注重创新,也非常注重科学科目,中国的教育培养的结果很出色。很显然,在今天我们经济都很困难的环境下,让人们对中国年轻人的就业感到担忧,这是年轻人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我要说,今天中国的年轻人面对全球重大事件适应力非常强大,无论是地球意识,还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发展。对他们来说,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永远不要忘记关于未来的两把钥匙,那就是开放精神和革新态度,这是中国成功的源泉,也是今天所有发展的源泉,法国社会也需要改革和开放。要小心真正的敌人,那就是封闭。
顺阳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