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09:53:25 | 浏览:85
裴大叔说渔,带你了解黄鳝的养殖方法
大家好,欢迎来到裴大叔说渔。上一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方式,泥鳅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食用,许多人都喜欢在火锅中加入泥鳅煮制,这样既美味可口,又能消除泥鳅的土腥味。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和泥鳅长的有些相似的水产,但是个头却比泥鳅大上不少,它就是黄鳝。黄鳝又称鳝鱼,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现在已进行人工养殖。
黄鳝的生态
黄鳝栖息于池塘、河川、水田、沟渠,善掘穴潜伏,性贪食,摄食量大,且耐饥。饵料有小鱼蝌蚪、蛙、蚯蚓等,为肉食性鱼类,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迅速退回原洞中。
黄鳝左侧生殖腺发达,右侧已退化。产卵期在6~8月上旬,绝对怀卵量在300~800粒之间,相对怀卵量在6~10粒/克体重,成熟卵巢星金費色,卵粒大小犹如菜籽,卵巢长13~14厘米,卵巢充分成熟时雌鳝下腹部膨大,柔软且呈淡橘红色(卵巢色素的反映),而上腹部是青灰色带黄色。一般说,体长25~38厘米之间,均为雌性,14~52厘米之间,属雌雄逆转阶段,性腺兼有卵精巢,精巢为一白色细管,58 厘米以上雄性居多数,精巢呈灰白色且细小。
黄鳝的雌雄性情况非常特殊,几乎所有黄鳝的性腺人从胚胎期起到成熟期都是卵巢,只能产卵,但产卵以后,卵巢内部就发生改变,慢慢变成精巢,每个个体都要经过这种性的转变。
黄鳝的养殖
一、养殖池的构造养殖池结构可分为土池、 水泥池和泥结构四周砌砖三种。养殖池的结构对放养后的逃跑率有关。由于黄鳝善于土中钻洞,因此建在河边或池塘边的鳝池四周须砌砖块。否则黄鳝会钻洞逃逸。如果鳝池四周均是旱地,则泥池亦可。如大面积工厂化养殖以水泥池为好。不论何种结构,面积都不宜过大,一般15(5X8)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左右。水位经常保持在15厘米上下,且可用1/2的面积种植慈姑或养水浮莲、水葫芦作为黄鳝潜伏栖息遮蔽之处。池壁至少高出水面30厘米,以免黄鳝在雨水冲刷下逃逸。鱼池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半地上池,亦可用大水缸饲养。
有条件的可建成冬季保温池,气温在15"C以上黄鐠就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池底和水面都要设排水口,以利排污水和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池顶设有进水管,以调节水位。排水管要敷聚乙烯细网,以防黄鳝逃逸。
二、种苗来源目前人工饲养尚未普遍,其苗种都以天然捕提为主,以鳝笼捕捉较好,受伤的鱔苗放养后会逐步死亡。随着养鳝业的发展,可进行人工繁殖,以提供养殖种苗,增加天然资源。
黄鳝于4月份开始产卵,一直延至6~8月。在洞口附近产卵。产卵前吐泡沫堆成巢,卵在泡沫堆中发育,并借助泡沫的浮力浮于水面。每次产卵300~1000粒,6~7天孵化。黄鳝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一般第一次放养以后无须投放鳝苗,但要搞好防残食。
三、黄鳝的放养黄鳝经越冬后体内营养消耗多,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宜,此时需大量摄食,食量大,食性广,便于驯化,同时可延长生长期。
黄鳝的放养规格,以每斤15~20尾最好。生长快,在给饵充裕、水质良好的条件下,到10月份大者可超过3两,一般在1.5~2两之间。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黄鳝有互相残食的现象。因此,放养时苗种大小要相等,切忌大小混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斤左右,如管理水平高,池内保持清洁,每平方米放养可增至5斤左右。
四、黄鳝的饵料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蚯蚓、蚌肉、螺螄肉、小杂鱼、蚕蛹、动物内脏及麦面、菜类等,还可灯诱飞独入池,或用些猪血招引苍蝇产生蛆作饵料。从喂养结果看,以喂蚯蚓最佳,每7~8克蚯蚓能增肉一克。但是,如单纯投喂肉食饵料,不但来源困难,且成本品。因此,必须做好驯饵工作。在放养的最初2~8天或稍长时间内不投饵料。此后,即喂蚯蚓并混合其他饵料,直到习惯索饵后,完全改用混合科饲养。黄鱔因显伏夜出索食,因此,初放养时给饵时间于每日下午4~5时或傍晚天黑以后,以后逐日提早喂食时间,经过-个阶段驯饵,即可在每日上午9时或下午2时给饵,亦可采用隔日投饵法以增加其摄食量。给饵后隔1~2天即需换注新水,保持水质良好以利生长,可用木框或聚乙烯网布做成饵料台,亦可固定投食地点,以利于观察索食情况,投饵量为黄鳝体重的6~7%。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为严格,一经长期投食一种 饵料后,很难改变其食性,故在饲养初期必须在短期内做好驯饵工作,即投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增肉率高的混合饵料。水温在15°C 时影响索食,10°C以下即停食。
五、日常管理饲养管 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成活和产量,所以养殖周期的长短,关键在于饲养管理。池底铺泥宜放入河泥或塘泥,以保持土质松软,若不松软可放入草沤制,泥深保持30厘米左右,鱼池水深经常保持在10~15厘米,水质要求肥、活、爽,含氧量充足,利于黄鱔生长。淤泥中不宜放入猪厩肥、牛粪等有机肥料,防止水质过肥而污染。黄鳝对养殖水域的要求也较高,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曾发现黄鳝吃后有吐食的现象。冬天,养殖池必须加盖草帘,以防冰冻。水泥池结 构除要有穴居设施外,更须注意水质清洁,水质的好坏可影响到饵料系数的高低,因此投饵后要换注新水。
六、病害防治黄蜡常见的病害,有背部出现梅花班。为防此病,可经宽在觉善池里放养一些物蜍(蛤蝴)因它身上产生输酥分泌物,有防治功效。如已患病,可用利去皮的端蟾蜍头部,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次,1~2天内即可病除。
跟着裴大叔,带你玩转鱼塘,各种鱼类小知识,让你受益无穷。
大家好!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好多东西都已经人工养殖了,养殖方式也是五花八门,黄鳝也不例外,黄鳝养殖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池塘、网箱、稻田等养殖方式,其中以网箱养殖较为灵活方便。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讲,黄鳝的人工饲养,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养殖朋友有
大家好!纵观国内黄鳝养殖状况,其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水泥池养殖、池塘网箱养殖、稻田仿生态养殖等。从技术角度分析,其养殖方式大多以获取季节差价为目的的囤养方式,即将野生黄鳝在低价位时囤养起来,在高价位时销售。由于技术含量低、管理不规范、高回报和高
小池塘养殖黄鳝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 50-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
养殖一亩黄鳝多少成本?一亩黄鳝养殖池建池费用13000元,需中等规格(条重30~50克)种苗1000~1300公斤,以每公斤15~20元计算,需花成本约20000元。经5~8个月的饲养体重可增加3~5倍,一亩可以增重3000公斤,按每增重1
黄鳝的生殖季节约在4-8月份,盛期为5-6月份。当年幼鳝只能长到20厘米左右,2龄黄鳝性成熟,一般体长34厘米左右。充分成熟的亲鳝,下腹部膨大柔软呈浅橘红色;上腹部青灰带黄色,成熟雌鳝的腹部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腹皮稍透明,产卵后恢复原态。当
裴大叔说渔,带你了解黄鳝的养殖方法大家好,欢迎来到裴大叔说渔。上一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方式,泥鳅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食用,许多人都喜欢在火锅中加入泥鳅煮制,这样既美味可口,又能消除泥鳅的土腥味。今天我们要给大
从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湖北的养殖淡季,这段时间温度低、阳光少,各种养殖品种大多已出售。养殖户也习惯于休息和不用药。但经调查了解,湖北这几年黄鳝越冬仍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很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触目惊心。1.做苗种:由于黄鳝养殖用的都是野生苗
黄鳝越冬养殖,养殖户都希望养到来年卖个好价钱崔利军于黄鳝养殖用的大多是野生苗,都集中在5-6月份放苗,造成价格高,苗种参差不齐,加上天气原因,风险非常大。改用秋苗来养殖,价格相对便宜,天气比较稳定,苗种成活率高,养殖周期长,产量相对也较高。
黄鳝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物,其外表形状类似水蛇一样,相信大多数渔民都十分熟悉。近些年随着水产品在市场上的的火热,黄鳝这一营养丰富且药性良好的美食备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仅如此黄鳝生命力强,容易运输,十分适合发展人工养殖。那么目前黄鳝在市场上的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较高,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市场前景非常好。可随着农村污染加剧,野生黄鳝越来越少,现市场上的黄鳝多以人工养殖为主。不过想要养好黄鳝却不容易,一不小心便可能进入养殖误区!1、种苗误区目前黄鳝人工繁育种苗还处于探索阶段,并
黄鳝又称鳝鱼,营养价值很高,是上等佳肴。它多栖于池塘、水田、沟渠、河道边等水体中,掘洞穴居,以小鱼、蝌蚪、小蛙、蚯蚓、小昆虫等为食。鳝鱼性贪食,但又耐饥饿,生活力很强。黄鳝昼伏夜出,多在傍晚及夜间出洞活动。生长适温为15~30℃,10℃以下
黄鳝养殖的大致流程第一,前期准备工作第二,进苗、放苗第三,训食,喂食第四,基本用药和日常管理一 、前期准备工作:草,黄鳝养殖,草在鱼在,草亡鱼亡。 在准备工作中,已经聊过了早期的水草培育,也说过了放苗前挂网箱,进水草。下面再说说几个实际养
在黄鳝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黄鳝的冷暖、饮食,要对黄鳝百般“呵护”,善待黄鳝,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原理,也可以轻松的养殖黄鳝,给黄鳝建一个“五星级”的大棚之家,用来养殖黄鳝,会缩短养殖黄鳝的周期,也便于黄鳝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冬天,可以让
你爱吃黄鳝吗?黄鳝一直是大家喜欢吃、爱吃的一直食材,但在养殖的过程中充满着艰辛,需要养殖人员特别的细心和耐心,需要掌握好黄鳝的生活习性和把控住养殖周边的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黄鳝的养殖工作。一、养鳝要学会“懂黄鳝”。黄鳝养殖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现阶段,吃猪肉的乡亲们变少了,人们对牛羊鸡鸭鱼肉的需求量增加了。作为水产品之一的黄鳝,如今又身价如何呢?走进菜市场水产区域,各个摊位上都能看到黄鳝的身影。记者观察发现,商贩们售卖的黄鳝,每条都有手指粗细、三四两左右。商贩蒋大姐告诉我们,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