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20:22:57 | 浏览:199
大家好!纵观国内黄鳝养殖状况,其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水泥池养殖、池塘网箱养殖、稻田仿生态养殖等。从技术角度分析,其养殖方式大多以获取季节差价为目的的囤养方式,即将野生黄鳝在低价位时囤养起来,在高价位时销售。由于技术含量低、管理不规范、高回报和高风险并存。当然现在随着黄鳝养殖业的发展,现在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天本文会为大家详细介绍稻田养殖黄鳝的一套技术,详情如下:
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是稻田放鳝的最佳时机。放养时,温差不宜过大,放养后鳝种一般在插秧后进行。鳝种来源主要是设点收购或在野外采捕,要求体质健壮、体表无伤、体色深黄,并杂有黑褐色的斑点。若肚皮上有红斑或颈上充血的鳝鱼则有病或鳝体损伤不宜作种鳝。一般鳝种放养规格要整齐,大小要基本一致,以免互相蚕食。投苗量以每亩放规格30~50克、8000尾为宜,规格小的还可以多投放。放养鳝种时,要用3%~5%的食盐水洗浴5~10分钟,进行鳝体消毒。通常先将鳝种放入桶里,加水淹没,再逐渐向桶内均匀撒盐(500g鳝用盐150g),直到鳝种在桶内盘曲扭动即捞起放入清水中,约10分钟后放入稻田坑池中。由于黄鳝是雌雄同体,自繁力强,故饲养黄鳝的稻田只需1次性投苗即可连续捕捉,以后可不再放鳝苗。在养鳝稻田内混养10%左右的泥鳅可以防止黄鳝互相缠绕。
利用稻田坑沟养鳝和水稻生产需要稻田中水位要采取“前期水田为主,多次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灌溉法”。具体操作是:8月20日前,稻田水深保持6~10cm,20日开始排干田内水,鱼沟、鱼坑内水位保持在15cm,晒田。然后再灌水并保持水位6~10cm,到水稻拔节孕穗前,再轻微晒田1次。从拔节孕穗期开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cm,以后灌水与晒田交替进行到10月中旬。10月中旬后保持稻田水位10cm至收获。稻田养鳝期间,要求勤换水,保持水质肥、活、爽,含氧量充足。每3~5d要换1次水,高温季节还要增加换水次数。保持水质清新,换水时排出死角水1/3后再注入新水。鱼坑水的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cm。鳝苗生长期间每15天向鱼沟内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每亩15kg左右。
养鳝稻田施肥对水稻和养缮都有利。养鳝稻田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要在插秧前施足基肥,多施绿肥和厩肥,少用化肥。一般每亩施人畜粪肥800~1000kg,或用25kg的尿素加3kg的硫酸钾再加3kg的过磷酸钙作基肥,1周后插秧和放养鳝种。以后的生长期内,经常追肥,追肥量少多次,分片撒施。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稻田中追肥对黄缮有影响的主要是化肥。因此,一般施用的化肥必须是对黄鳝无危害的。但在施肥时,一定要把黄鳝引诱进鱼坑内再施肥。
养鳝田的水稻如出现病虫害,可采取综合防治,尽量不施农药或少施农药,防止稻田黄鳝中毒。如果必须施用农药,则需施高效低毒使鳝安全的药物。如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穗瘟病),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纹枯病和穗瘟),5%的井冈霉素液剂(防治纹枯病),50%的甲胺磷乳油(防治虫害)。一般宜采用深水施药,粉剂药物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而液剂药物则宜在阴天或睛天傍晚稻田进行喷施,下雨天不宜施药。喷雾器喷嘴伸到叶下,由下向上喷,尽量喷洒在水稻茎叶上,减少农药落入水中。施用农药时将田水放干,把黄鳝引诱到鱼坑内再施药,待药力消失后再向稻田中注入新水,让黄鳝游回田中。此外,也可采用分片施药的方法,即1块田分两天施药,第1天半块田,第2天另半块田。
田水的调节应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求特点,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水稻苗期、分蘖期的稻田水深保持在6~10cm。晒田期间,要保持沟里“干干湿湿”。晒田过后,及时加深坑沟里的水,围沟、溜水深15cm左右,经常更换新水。雨天要注意排水口畅通,要及时排水防逃。要勤换水,饵料残渣要及时捞走,以防败坏水质。高温季节要在鱼坑上搭棚遮阳,鱼坑内可以少量种植水花生、水葫芦或水浮莲,既净化水质,又降低水温。也可将稻田里的种草或无效分苗移栽入坑池。嫩草可作黄鳝饵料,并为鳝遮阳。当天气有变化时,要每天巡田检查、观察黄鳝生长、吃食等活动状况。
天气闷热时,发现黄鳝离洞,竖起身体前部,头露出水面,说明水中缺氧,要及时灌注新水;暴雨应防止洪水漫田。如果发现黄鳝离开洞穴,独自懒洋洋地游泳,身体局部发白,说明黄鳝有病,要及时治疗。发现死鳝要及时捞起,立即处理。此外检查水质及水稻长势,大雨时做好防洪排涝、疏通沟池,并检查田埂有无漏洞、是否牢固,防黄鳝外逃和敌害。水稻收割后,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黄鳝就入池冬眠,此时应及时排尽池水。入冬后,池泥上要盖草包或稻草等物,并保持池中泥土湿润而温暖,使其安全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将田水排干,但要保持湿润和温暖,可在田面上盖少量稻草以防结冰而使黄鳝冻伤致死。同时要防止禽、水老鼠、蛇类等敌害动物侵害。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养殖户可以多参考参考,希望大家积极留言评论。
大家好!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好多东西都已经人工养殖了,养殖方式也是五花八门,黄鳝也不例外,黄鳝养殖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池塘、网箱、稻田等养殖方式,其中以网箱养殖较为灵活方便。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讲,黄鳝的人工饲养,希望今天的文章对养殖朋友有
大家好!纵观国内黄鳝养殖状况,其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水泥池养殖、池塘网箱养殖、稻田仿生态养殖等。从技术角度分析,其养殖方式大多以获取季节差价为目的的囤养方式,即将野生黄鳝在低价位时囤养起来,在高价位时销售。由于技术含量低、管理不规范、高回报和高
养殖一亩黄鳝多少成本?一亩黄鳝养殖池建池费用13000元,需中等规格(条重30~50克)种苗1000~1300公斤,以每公斤15~20元计算,需花成本约20000元。经5~8个月的饲养体重可增加3~5倍,一亩可以增重3000公斤,按每增重1
小池塘养殖黄鳝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 50-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
黄鳝的生殖季节约在4-8月份,盛期为5-6月份。当年幼鳝只能长到20厘米左右,2龄黄鳝性成熟,一般体长34厘米左右。充分成熟的亲鳝,下腹部膨大柔软呈浅橘红色;上腹部青灰带黄色,成熟雌鳝的腹部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腹皮稍透明,产卵后恢复原态。当
黄鳝又叫鳝鱼,适应性强,在各种淡水中都能生存。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稻田养殖黄鳝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稻谷1000斤,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
黄鳝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在市场上需求量非常大,养殖的人也不少,随着养殖技术的更新迭代,黄鳝的生态养殖新技术走近了养殖户的视野,那么什么是黄鳝生态养殖新技术呢?该怎么生态养殖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黄鳝生态养殖新技术。1.修建黄鳝池
采用庭院生态养鳝鱼新技术,具有易管理、成本低、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鳝鱼池建造选择水源好、安静、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深0.8~1米,其中地面以下30厘米,地面以上50~70厘米,池壁地上与地下交界(离池底30厘米)处留1个出水口,以
一个池子,可以两用,确实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养殖方式。在池塘里养鱼和养殖黄鳝,就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养殖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鱼和黄鳝的经济价值的有效提升,提高池塘单位面积的养殖成效和产量。这种养殖的方式,由单一的方式向复合、立体的模式进行转
在黄鳝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黄鳝的冷暖、饮食,要对黄鳝百般“呵护”,善待黄鳝,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原理,也可以轻松的养殖黄鳝,给黄鳝建一个“五星级”的大棚之家,用来养殖黄鳝,会缩短养殖黄鳝的周期,也便于黄鳝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冬天,可以让
一,黄鳝的养殖是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水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黄鳝的特性和野外生长环境,我们对其进行人工养殖,要做的就是模拟黄鳝的生存环境,并加以适当改善摸索来达到我们对其进行高密度养殖的目的。(以下描述的是亚种,直接干货哦)鳝鱼1,黄鳝,其洞穴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鳝(Momopterus albus Zuiew)的养殖环境条件、放养、饲养管理、 日常管理、病害防治、 捕捞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黄鳝的土池、水泥池和网箱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
农村长大的人想必都对黄鳝不会陌生,这种长得像蛇一样的水生物,其实肉质十分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深受餐桌欢迎的滋补水产品。黄鳝生命力强,容易运输,可以鲜活上市,发展黄鳝人工养殖,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现将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简
从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湖北的养殖淡季,这段时间温度低、阳光少,各种养殖品种大多已出售。养殖户也习惯于休息和不用药。但经调查了解,湖北这几年黄鳝越冬仍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很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触目惊心。1.做苗种:由于黄鳝养殖用的都是野生苗
黄鳝越冬养殖,养殖户都希望养到来年卖个好价钱崔利军于黄鳝养殖用的大多是野生苗,都集中在5-6月份放苗,造成价格高,苗种参差不齐,加上天气原因,风险非常大。改用秋苗来养殖,价格相对便宜,天气比较稳定,苗种成活率高,养殖周期长,产量相对也较高。